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,学生的思想负担已经很重,这样的刺激会适得其反。离高考越近,就越要淡化高考的氛围。我们真的应该把它当成一场考试,让学生知道,如果高考去掉了它的附加意义,它的本质只是一场考试。要取得好成绩,必须遵循考试的客观规律。
1.越到高三阶段,学得越慢
在普通人眼里,高三意味着比高一高二更激烈的学习,高三就是反时间学习的代名词。增加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是一种心态。
我们不要忘记,多做题目可以提高成绩,但是在训练有效果的前提下,如果训练的效果大幅降低甚至是负面的,那只能适得其反。
我们要关注学生在高考临近时期的特殊心理状态,采取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教学节奏,注意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,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,把零碎的知识渗透到系统的知识中(高考期末考试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),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,让他们有信心去高考考场。

2.离高考越近越想冲淡高考的气氛
按照常理,当我们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,要抓紧时间做一些宣传工作。学校会用“倒计时牌”、“高考目标”等刺激工具来激发学生的斗志。这种做法在学生刚进入高三的时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“高原反应”并非不可避免,只要我们的老师、学生在后期复习中不陷入思维定势,复习方法得当,就一定能避免它。
上一条 :
单招没考上落榜没考上怎么办?
下一条 :
春季高考如何进行复习?